半月谈

  • 中国搜索
  • 半月谈搜索
资讯 观察 三农 财经 科技 旅游 消费 行业 地产 智慧 教育 艺术 环境 社会 看点 招商引资 精采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媒体信息港 >> 资讯 >> 社会周刊 >> 正文

[组图]人  才  和  奴  才

时间:2019/12/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德振

人才和奴才


      前两天,原《南方日报》社社长、也是我老家麻城在广州工作的老前辈刘陶老师给我发来一个视频,视频的标题是《奴隶与奴才》;打开视频,看到鲁迅先生对中国先前存在的“奴隶现象”和历史上的“奴才现象”作了三个维度的剖析探究和归纳总结,令人醍醐灌顶,感慨万千。


      鲁迅先生是我钦佩的作家之一,刘陶先生也是我敬重的写作导师和报人之一,所以对于这个视频的意义和目的,我反复揣摩,仔细领悟,最终有所启发和顿悟;并在脑海里“蹦出”与之相关联的两个词语:人才与奴才,觉得有必要从人生另一个维度里谈谈时下“人才”与“奴才”的关联与传承起转。


      所谓“人才”, 我认为首先是一个健康、正常的人,然后具有某些特殊的本领、本事,又乐于为国家和广大人民贡献才智和服务的人才叫“人才”;离开这个基本范畴和标准,那就不算“人才”。


      君不见,有些人虽然有人型,又有才干,却与“妖”、“魔”、“鬼”、“怪”粘在一起或“合体”了:干尽魑魅魍魉的勾当,或干出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情,或对国家兴衰、民族繁盛、人民安宁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冷漠以对,甚至有些人还妖言惑众,危害国家安全,干着魔鬼的勾当,还自认为“自己有才”,可以瞒天过海,欲盖弥彰。

      例如:最近香港发生的一系列祸港暴乱,就是一些自诩为“精英”或“人才”干的坏事,实际上也是一些妖魔鬼怪兴风作浪带来的祸果;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李柱铭的某党创党主席,从履历上看他是个“人才”,可他的“才”全用在个人私心膨胀的野心上,企图以“多闹的孩子多吃奶”的结果满足个人的欲望,到处煽动青年学生罢课闹事、暴乱袭警,到处告“洋状”,丑化中国、丑化香港.......这种人不是人才,其实是人渣、是鬼怪、是恶魔!到处兴风作浪,祸害全港人民。要说李柱铭这个人和他的名字,他的爹妈可真有“远见”和“预见性”,给他取这样一个名字,注定“李柱铭”的臭名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由千秋万代的子孙们唾骂和“铭记”,真是“名副其实”啊!他的爹妈可真会起名?!


      一个真正的人才有几个征象,首先是一个健康而又光明磊落、心胸坦荡的人,二是有一技之长或专业成就;三是有与成就或技能匹配的情怀和美德,愿意把“才”奉献出来给祖国和人民,创造人民需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捞取政治资本,或当成谋财敛财和炫耀个人的工具,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人才”的最高标准。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真正的人才都有一颗崇尚正义、勇于报国和报恩、敢于牺牲小我而成就大众的心,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会把国家尊严、民主团结和睦、个人人格摆在首位,绝不会崇洋媚外,出卖国家利益,也不会奴颜婢膝、苟且偷生,更不会“奴性不足”、任人宰割和摆布,这才是我心目中“人才”的清晰向度。


      再讲“奴才”。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每朝每代都不会缺少“奴才”的身影。“奴才”不是在娘胎里形成的,而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慢慢“浸染”和“蛰伏”形成的。说到其产生的根源,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大量的分析与归结,不再赘述。我只想就近说,香港暴乱中的诸如“李柱铭之流”,就是一个典型的“奴才”。纵观他们成为奴才的“成长”足迹,不难看出,这种被英式奴役惯了的“港独分子”,唯马首是瞻,一旦少了外国人的指手画脚或指指点点,他们浑身不自在,没有外国人把他们当奴才一样呼来呼去,遣来遣去,他们还不舒服,奴才弯腰屈膝做惯了,做一个挺直腰杆的人当然非常不习惯,所以嚷嚷和叫嚣着要闹“港独”,实质上就是还想当回原来的奴才罢了;在他们眼中,做一只摇头摆尾的狗比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要舒适很多。

      “奴才”虽然也带有一个“才”字,却不是人才。一个人才如果到了“奴性十足”的地步,那他(她)一定就是奴才;奴才是没有创造力的,更谈不上有高远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卓越的才华、奉献的精神,有的只是阿谀奉承、吹牛拍马、点头哈腰。一个不是人才的人成了奴才,我不觉得可惜,而一个人才最终成为奴才,那真让人寒心、恶心和惋惜。


      在如今社会上和一些单位里,一些老板或领导喜欢用“奴才”,而不喜欢用“人才”。内在的考量动机是:“奴才”好驾驭、好训导、乖巧听话;人才难驾驭,不好控制,甚至会当面提意见;因此,在一些阶层和单位中,因噎废食,奴才吃香,人才受冷遇或不公正待遇,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最终不仅浪费了人才,还造成一个单位内风气很差,创新力不足,绩效大打折扣,最后损害的是单位整体利益和全体员工的福祉。


       没有人是天生的人才,也没有人是天生的奴才,都是随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带来区分和变异的。人才是环境大树上结出的硕果、正果,而奴才则是环境大树上结出的歪果和苦果。这中间,个人的理想、信念、心智、定力、修为、眼光、背景、经历等因素起了很多的孕化、滋养、掺和或者搅拌作用。有的人因为自己难和自己在心里和解,感觉自己成不了人才或成不了大气候,便干脆当起奴才去讨好别人,拣便宜;有的人甚至当了奴才后,以此得到了人才一切优渥待遇和机会,更是觉得成功来得简单、快捷,因此更加“看得起自己”,对“奴性”越发“眷恋有加”、“深信不疑”、甚至“变本加厉”,以至成为奴才的“标杆”而引以为自豪。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这样的人,走上了成功的捷径,步入了“辉煌”的“快车道”。他们久而久之,已完全忘记自己的“属性”,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倨傲神情。这种以“奴性”十足的姿态换来成功的人生经历,我深为不屑,嗤之以鼻。


      在日常工作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人才与奴才很难一概而论,或者说黑白分明,界限明晰;有的人人才特征比较明显,但奴才特征也十分突出;有的人表面像奴才,但有些时候又发挥了人才的作用;还有的人年轻时着实是一表人才,到老时却是圆滑世故,一副奴才相,四处讨巧,八方得利;也还有的人在A当领导时是难得的人才,可在B当领导时又转成了奴才......所有这些角色更替转换,其实就是人性在其中发生交织与嬗变的结果,也是一个人的初心与恒心难以抵抗外力作用的结果。


      我觉得,真正的人才应保持定力,不被世俗功利所玷污和利用;真正的奴才,已无教育和挽回的必要,因为他的骨子里的“奴性”已高度“钙化”。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亲近人才、爱护人才、保护人才、使用人才;而对于奴才,要做的只能是敬而远之,而对那些干坏事和图谋不轨的奴才,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人才,国之栋梁;奴才,国之痈疽。我要说的是,一个人即使成不了人才,做一个本份、善良、正直的平凡人也不错;千万不要去当奴才,免得让世人唾骂、让家人蒙羞!

      作者:杨德振(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

      文章整理:顾文革

      责任编辑:康永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