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 中国搜索
  • 半月谈搜索
资讯 观察 三农 财经 科技 旅游 消费 行业 地产 智慧 教育 艺术 环境 社会 看点 招商引资 精采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媒体信息港 >> 资讯 >> 社会周刊 >> 正文

细搞扶贫攻坚工作让国富民强好风景满眼帘使政府和人民群众囍开颜

时间:2016/9/2    来源:本网原创    作者:顾文革  …

细搞扶贫攻坚工作让国富民强好风景满眼帘使政府和人民群众囍开颜

作者: 顾文革 康永周

  扶贫攻坚如何搞才有实效,才能发挥资源与农民利益同比提质增效,使扶贫资源与扶贫对象利益效益最大化,经济日报首版刊发2016年8月28日 星期 日“由经济日报记者 林跃然 李琛奇 瞿长福 陈发明四位记者联手采写的文章《三驾马车”驱动精准扶贫推向纵深

  甘肃:千里陇原正攻坚》给出了经验之谈。扶贫路上,绝不让一人掉队——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调研;(具体内容见2016年8月28日该报第8版扶贫版刊发的内容)

  8月,正是陇南花椒收购旺季。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朱能村村民桑代林家里,堆放满满3大袋干好的花椒,屋子里满是花椒的香辣味。桑代林打开其中一袋花椒,抓起一把给记者闻闻,乐呵呵地说:“今年花椒产量小点,但价格好,这几袋花椒卖2万元不成问题,这几年亏了有花椒、油橄榄,村民收入年年增。”

  花椒、油橄榄是陇南市引进的扶贫富民产业。武都区汉王镇朱能村,因为土地贫瘠,多年来只能种点传统作物,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近年,随着甘肃省扶贫攻坚“一号工程”的展开,汉王镇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下,依据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精准引进花椒、油橄榄等山地产业,通过资金、技术等方面具体支持,使当地走上了脱贫致富快车道。

  甘肃省扶贫攻坚战就这样打响了。近几年,全省上下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和精准考核的一体化推进。

  问题一:钱从哪里来

  通过金融创新化解资金碎片化、撒胡椒面等难题

  从去年开始,甘肃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的马海麦提明显感到自家日子“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以前在工地上干活,一年挣几千元,到年底基本上就花完了。想干点别的,手里没钱,越穷越借不到钱,也不敢借。”马海麦提这一心态在当地贫困户中较为普遍。2014年,在县农牧、扶贫等部门的支持下,马海麦提先后种了3亩当归,修起了羊棚,“种当归每亩能补贴500元,羊棚补贴了1.2万元,政府扶我一把,我就能跨过这道坎,以后的路,走起来就稳当了”。

  马海麦提不知道,政府“扶”他的这笔钱也来之不易。针对扶贫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甘肃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省级和片区贫困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型贫困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省对片区贫困县均衡性转移支付高于省对县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

  另一方面,甘肃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出台了《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资金整合方案》,把扶贫、农牧、交通等15个部门管理的相关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用于58个贫困片区县,瞄准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6个方面进行攻坚突破,有效解决以往资金分配“碎片化”“下毛毛雨”“撒胡椒面”等问题。

  在资金分配上,甘肃改革原有的资金拨付方式,采取因素法测算,依据需求清单切块下达到县,并下放了审批权限,县区政府不用再跑资金、跑项目,从年初就根据资金总盘子,集中精力抓项目落实;省级部门也把工作重点从确定具体项目转到为基层服务和强化监管、绩效评价。据统计,去年甘肃整合各类资金440亿元,今年整合将达到568亿元。

  “以前是‘买醋的钱不能打酱油’,虽然投入资金大,但限制较多。”临夏县县长马志祥分析说,按照实际情况,一个贫困村要彻底翻身,算上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等各方面的投入,少则600万元至700万元,多则3000万元至4000万元,若不整合资金,很难有投入渠道。目前,临夏县已通过整合资金,完成了15个贫困村的集中改造扶持。

  在整合资金的同时,2015年,甘肃在创新实施“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规模超过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

  “目前甘肃涉及精准扶贫的各种金融产品有7种。”甘肃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于海波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截至今年6月末,甘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投放409亿元,全省贫困地区各种贷款余额已达6599亿元,其中,各类政策性惠农贷款为1200亿元,惠及210万户次农户。

  通过政府补贴扶持,达沙村的马海麦提盖起了羊圈,去年申请了3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经养了30只羊。根据相关政策,老马还可以申请2万元的贷款额度。“我今年养殖能扩大到100只羊左右的规模,在村里达到中上水平收入没问题。”马海麦提说。

  问题二:谁是贫困户

  通过建立台账审核怎么进、怎么出、怎么返,一把尺子量到底

  “不论在市上,还是在各贫困县、乡、村,只要打开当地的大数据平台,双击户主姓名,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对应的帮扶措施和完成时限等信息,一目了然。”在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边操作演示一边介绍,进入分析模块,围绕精准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输入关键词,图文并茂的数据分析很快生成。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是甘肃自主研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子化动态管理平台,甘肃也因此被列为全国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试点省份。从去年6月份开始,甘肃10万多名干部上山下乡,进村入户,走访了全省101万余户家庭,实地摸清417万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脱贫需求和帮扶措施等“家底”。

  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王俊民介绍,为了“找准穷人”和“抓住穷根”,甘肃各级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与乡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总结梳理出因学、因病、因婚、因残、因灾“五因”,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土地、缺水“五缺”,以及“一落后”(交通条件落后)、“一不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2类致贫原因,为因户施策提供了依据。

  在此基础上,甘肃涉及精准扶贫方案的23个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将各项政策措施设计成信息采集表,涵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社会救助、教育、卫生、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惠农政策等9个方面精准扶贫措施和贫困群众的“需求清单”,分为户级、村级、县级数据结构,嵌入大数据云平台,使识别人口精准度与政策配套精准度的互连互通、互促共进,倒逼因户施策的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甘肃还推动各部门信息与扶贫大数据平台共享互通,加强了行业部门数据库的互通互连。如甘肃省卫计委新农合报销平台与大数据平台完成了无缝对接,贫困户在医院就医时,刷新农合报销卡将会自动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简化了报销流程,数据实时同步也方便了资金监管。

  今年,甘肃还将逐步实现扶贫大数据平台数据库与审计、公安、工商、住建、财政等相关行业部门数据库的无缝对接,通过数据对比,及早发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车辆、财政供养、经商办企业、购买商品房、商铺等情况,从技术层面解决建档立卡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

  “这两年羊价波动大,两个娃娃又在上大学,家里的收入一下紧张了。”今年,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洒索玛村村民普华才让在几年前通过“双联”惠农贷款,建了5间羊棚,扩大了养殖规模。但因为孩子上学让他成了返贫户,由此他被录入建档立卡扶贫大数据平台。

  王格尔塘镇镇长玛久才让告诉记者,现在确定一个贫困户要经过层层识别。通过一核(农户收支状况)、二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比(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议(农户申请、小组初评、村两委审议和村民代表决议)、五公示(村、乡两级公示和县级公告),最后由农户、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县区5级确认,做到“怎么进、怎么出、怎么返”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玛久才让看来,“五步工作法”的核心就是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始终把识别和退出的决定权交给贫困群众,发挥基层民主的作用,让群众全程参与、监督。

  问题三:如何精准扶贫

  通过精准措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打造一片、完善一片

  55岁的藏族汉子普华才让尽管返贫,但已经有过脱贫经验的他并不为此担忧。

  “今年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能帮我挺过羊价波动的这个周期。”更让他放心的是,根据最新政策,2个在甘南州上大学的孩子从今年起将免除学费及书本费。

  2015年,甘肃制定了“1+17”精准扶贫方案,涵盖饮水安全、动力电覆盖、通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富民产业、电子商务、教育扶贫、医疗卫生、乡村文化、社会救助、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干部人才、帮扶力量、考核考评17个方面的配套方案,这是一套针对甘肃贫困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组合拳。

  在解决因学因病致贫上,甘肃教育扶贫专项规划中提出,对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中职教育免除学费并发放助学金、就读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免除学费及书本费;2016年起将对全省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省内高职院校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医疗卫生的扶贫专项方案中,将重特大病医疗救助病种由26种扩大到50种,并提高救助标准,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今年起,甘肃将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在省级层面广泛铺设政策“滴灌”渠道的同时,甘肃各地也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地方发展的脱贫模式。

  在陇南大山深处的康县花桥村,红墙青瓦、花木竹林,三五成群的游客使这里显得更为幽静宜人。记者了解到,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的花桥村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社贫困户155户680人增收。在村民杨明霞的农家客栈,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楼上住宿有5个标间,5月份的毛收入有4万多元,现在到了旺季,一个月毛收入不低于6万元。”

  在陇南市,像花桥村这样依托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正在成为美丽的现实。陇南市位于秦巴山区,这里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处处都是青山绿水。如何让这种历史生态资源成为脱贫致富的阶梯?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品一韵、一家一特”思路,陇南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双联单位+支部+公司+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采取“集体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的方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同时,在不断总结扶贫实践的基础上,陇南把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以项目整合资金,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向特困片区倾斜,分步骤、有计划地扎实开展整村整乡整片区推进,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

  在甘南州合作市,政府牵线搭桥,建立了企业联系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市市长周梅告诉记者,通过整合企业用工、农产品收购等各类资源,市内乳产品、草产品、中药材等企业协议收购贫困户农牧产品,政府用政策资金对企业风险给予补偿。目前,全市已有500户贫困户与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双赢关系。

  问题四:怎样确保效果

  通过创新考核机制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的秦海云家里有“三本账”,详细记录了他家一年来的脱贫经历,也成为考核他家是否脱贫的重要依据。

  记者翻看分别为“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和“工作台账”的3本册子,从去年3月乡镇干部刀吉扎西入户走访时记录秦海云的家庭基本状况和“缺资金、缺技术”的致贫原因开始,一直到今年秦海云父子掌握驾驶技术外出打工,以及每个季度的收入来源和变化,都有详细的手写记载。

  今年年初,在总结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工作的基础上,甘肃实行了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即“平台8个准”“村村5张图”“户户3本账”,系统谋划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科学制定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其中,“平台8个准”细化了对象识别认定、家庭情况核实、致贫原因分析、计划措施制定、扶贫政策落实、人均收支核查、对象进出录入、台账进度记录等工作内容;“村级5张图”全面分析了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和进出动态,明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了年度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和脱贫时限,体现了实战性和操作性。

  如今“853”挂图已成为甘肃所有脱贫攻坚村的标配。合作市扶贫办主任王志德告诉记者,“853”作战图层层明确作战图制作、数据填写和审核把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逐级审核签字,确保作战图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确保收入监测表、“五张图”“三本账”与大数据平台一致,使各类数据衔接一致、互相印证、互为支撑,体现衔接性和一致性。

  为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甘肃对到村到户各项普惠政策措施和“1+17”特惠帮扶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对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和返贫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以便于追踪评估。同时,在脱贫验收考核中,甘肃建立了“4342”责任体系,明确了市县乡村4级责任,确保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的真实性。

  记者了解到,在甘肃去年底开展的脱贫验收中,村级脱贫由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贫困户四方签字;乡级脱贫,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扶贫统计工作站站长三方签字;县级由县委书记、县长、扶贫办主任、统计局局长四方签字;市级脱贫由市州委书记、市州长两方签字,明确对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真实性的责任,并明确了追责的程序和办法。

  在秦海云家的脱贫验收表上,记者看到有村支书道尕、村主任桑南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郭晓明的签字。“贫困户脱贫是要经过层层把关和严格的程序,签字的人都要负责任,不能造假。”香拉村村支书道尕说,在扶贫考核方案中,加大了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准确率的赋分权重,随机抽样的10户预脱贫户中,如有2户识别不准、没有达到脱贫标准的,此项得分为0分;超过2户的要依纪依规逐级追究责任

  每天一大早,甘肃成县鸡峰镇的大学生村官张璇都会打开手机,她的“鸡峰山珍品”网店通常已经收到好几笔订单:海南顾客订购4斤土蜂蜜,兰州顾客订购400个土鸡蛋……

  “再过10多天,我们的青皮核桃就要上市了,现在已经有7000多斤的预购订单了。”张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2年刚到鸡峰镇长沟村工作时,她发现长沟村同秦巴山区深处的陇南大多数农村一样:村里有许多优质土特产,却苦于山大沟深卖不出去。于是,经常在网上购物的张璇想试试开网店帮村民卖土特产。

  这一试,便试出了“电商扶贫”的新模式。陇南市选择了450个贫困自然村推广完善“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等电商扶贫机制。目前,陇南市已开办网店9100多家,2015年农产品网上销售30多亿元。陇南也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并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

  长期以来,甘肃都属典型的贫困省份。甘肃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片区贫困县,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的”。

  由此,千里陇原打响了扶贫攻坚战。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从2012年开始,省委每年都集中一定时间和精力,开展扶贫相关方面的调研和谋划,掌握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甘肃明确了精准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

  扶持谁?2011年,甘肃集中排查贫困状况,确定了842万贫困对象,并于2015年创建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按照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将全省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需求清单和帮扶措施等信息全部录入到数据库中,使每一个贫困群众的信息都精准锁定。

  谁来扶?2012年,甘肃启动实施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织省市县乡四级1.5万个机关单位、40万名干部,采取不脱贫不脱钩的责任制承包方式,对口联系1.6万个村的67万贫困户,点对点、实打实指导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扶什么?2013年,甘肃启动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把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作为一个核心,着力解决甘肃农村即期和长远发展的突出瓶颈短板,瞄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六个方面实施攻坚突破。

  怎么扶?在不断总结扶贫实践的基础上,甘肃于2015年制定了“1+17”精准扶贫方案,包括一个总的指导意见,以及涵盖饮水安全、动力电覆盖、通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富民产业、考核考评等17个方面的配套方案,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的组合拳。

  就这样,“十二五”期间,甘肃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2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288.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3.9%,下降了26.6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82元,年均增幅14.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个百分点,这一时期也成为甘肃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时期之一。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推进‘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不断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王三运介绍,甘肃将在“大决战”中突出联动性,实现扶贫力量从主要依靠省内力量向内外协作并重拓展;突出深入性,实现扶贫政策从顶层设计谋划和整体推动向持续落细落地拓展;突出实效性,实现扶贫效果从逐步脱贫向稳定脱贫致富拓展。

  笔者认为:因地制宜抓资源推广资源加以利用就可以劣势变优势有些地方虽然贫困,但是有特殊的资源,有富裕省区市不可多得的资源,贫困地区多地处山区污染少环境和特殊优势明显。许多地方都盛产小杂粮,山野菜,特色果蔬,中药材和绿色农产品,地域特色资源。但是由于受多种条件影响,特殊资源知晓率低。产品资源,特色产品卖不了好价钱,甚至有的特色资源浪费了。特色产品当做畜禽的饲料。有的靠肩挑手提卖几个钱买油盐酱醋。长此以往导致守着优质资源,富饶特色产品过贫困日子,这种情况称之为富饶贫困。

  如何走出富饶的贫困。关键要修路,修好产品销售之路。 不但要修实体路,还有修销售网络之路,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信息之路让扶贫济困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使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信息之路和网络交易经营平台进行交易,走扩宽致富路。中国苹果产地甘肃省静宁县建起静宁苹果交易网,使静宁红富士苹果走出国门,走进欧洲市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火车快递方式与家乐福集团建立新疆特色产品供销关系,使新疆特产在家乐福集团超市现身。这不仅丰富内地居民果盘子,还使贫困地区地域特色资源变成经济资源,富了农民钱袋子。扶贫济困要思维转变,化被动等靠要为我要脱贫致富扑捉致富信息扩增富路之法。

  走出富饶贫困,穷则思变,多思考。通过多种方式为扶贫,使地域特色资源成为脱贫致富经济支撑产品。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信息之路让扶贫济困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使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信息之路和网络交易经营平台走进市场。选准路子,优势互补,劣势变优势,贫穷到富裕重在计划,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就变穷。穷则思变就可以突破发展定时思维,就会呈现出感情和谐的干部群众关系和党群关系发挥人的生产力聚焦脱贫致富作用,集合扶贫资源以扶贫攻坚鼓点急思维大势思维,步步紧跟习总书记对扶贫攻坚的指示精神谋篇布局搞好扶贫解困工作,以和谐发展联系利益,联动责任的工作机制,细搞扶贫攻坚工作让国富民强好风景满眼帘使政府和人民群众囍开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2团社政科顾文革、新华社半月谈网地方风采主编康永周联合撰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