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 中国搜索
  • 半月谈搜索
资讯 观察 三农 财经 科技 旅游 消费 行业 地产 智慧 教育 艺术 环境 社会 看点 招商引资 精采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媒体信息港 >> 资讯 >> 民生看点 >> 正文

忆父亲和他的维吾尔兄弟

时间:2018/4/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叶明霞

忆父亲和他的维吾尔兄弟


作者:叶明霞

    “孩子,今天我们去赶巴扎,听说你爸爸不在了,结果还是晚了一步,没见到你爸爸最后一面,为什么不通知我们?”2017年12月1日,年愈八旬的尼亚孜·巴依孜大叔紧握着我的手,哆哆嗦嗦的问道。“您年龄大了,我们怕您看了伤心难过,会伤到身体。”我这样解释。这时,我的思绪,飘到了远方。

      2016年12月11日,我随父亲一起去红旗镇古再勒村看望尼亚孜大叔。“尼亚孜噶力(维吾尔语中哥哥的意思,是一种比较亲切的称呼)。”父亲也不管是否有人应答,一个劲的叫着。“谁啊?”尼亚孜大叔从屋里慢腾腾探出半个身子。看到父亲,四只手即刻紧紧握在一起大声喊道:“老婆子,快看谁来了!”。

      两位老人热情的把我们让进屋里坐到炕上,尼亚孜和父亲开心的攀谈起来。尼亚孜的老伴赶忙搬来一张小桌子,拿来了几张桌布,她将桌布每一张都仔细的看过,选了一张白底刺绣的最精致质地上乘的桌布小心翼翼的铺在桌上,又拿来了水果、糕点请我们品尝。

       看到尼亚孜的老伴出去许久没有再进来,我便出去看看。结果看到她正在厨房用力的在剁一条羊腿。(冬季寒冷,住在平房的维吾尔族通常将宰好的牛羊肉挂在没有生火的房里,肉就会自然上冻。)我拉着她连声说不用做饭,但她不同意,一遍继续剁着,一边说要给我们炖肉吃。拗不过阿姨的我,只好去找父亲,父亲也说天太晚了,我们还要赶回县城,不做饭了。见我们一再坚持,尼亚孜夫妇俩将羊腿装起来,一定要让我们带走。

      回家的路上,父亲又开始给我讲述他与尼亚孜之间的故事。

      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1960年放弃了甘肃玉门油田团支部书记的工作,响应党中央建设边疆的号召来到新疆沙雅县红旗镇古再勒村,成为了一名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第一位维吾尔族朋友——尼亚孜·巴依孜大叔。背井离乡来到新疆,看着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的父亲内心着实难过。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尼亚孜,经常喊父亲去自己家吃饭。俩人一起教书、学习、批改作业,据父亲说,他这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就是跟尼亚孜夫妇俩学的。当时,尼亚孜夫妇俩一句汉语都不会,在和父亲的相处中,他们能用汉语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而他们的孩子,也经常去父亲宿舍,由父亲给他们教习汉语。

      几年后,父亲离开了红旗镇古再勒村,到红旗镇奥衣鲁克村任教。然而,兄弟之间的感情却从未间断。奥衣鲁克村离巴扎有十几公里。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家里准备着两套锅碗瓢盆,其中一套我家自己是不用的,专门用来招待维吾尔族朋友。每逢春节,尼亚孜大叔及维吾尔族朋友都会到我家拜年。这时,父亲都会提前准备好食物,有许多都是平时我们自己舍不得吃的。在这时候,父亲会留少量食物在厨房里让我家的几个孩子吃,却将最好的食物都足量摆在桌上用来招待尼亚孜及其他的朋友。

       尼亚孜大叔夫妇在父亲坟前祭奠完毕后,我们兄妹几人一直将他们送上车。俩位老人一边抹着泪,一边说你们兄妹几人一定要好好的。我对他们说,一定还去看望他们。他们打开车窗,一边招手,一边大声喊,那你们要早点来啊!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人民法院叶明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顾文革整理整理

         责任编辑:康永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